《表2 小苏干湖盐沼湿地土壤特性、群落生物学特征和盐地风毛菊种群特征(平均值±标准误差)》

《表2 小苏干湖盐沼湿地土壤特性、群落生物学特征和盐地风毛菊种群特征(平均值±标准误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甘肃小苏干湖盐沼湿地盐地风毛菊叶形态-光合生理特征对淹水的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AB、AH、D、EC、SMC同表1。

各样地植物群落和盐地风毛菊种群生物学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显著(表2)。土壤含水量(SMC)和土壤电导率(EC)在3个观测样地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2),从样地I到样地III,SMC增加了0.88倍,EC减少了61.27%;随着SMC的逐渐增加和EC的逐渐减小,湿地群落的高度随之增加,增加了4.01倍,地上生物量(AB)随之减少,减少了72.31%;盐地风毛菊种群的高度呈增加趋势,增加了2.05倍,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整体增加了0.05倍。表明随着静水持留时间的增加和地表盐碱累积的减弱,群落内部植物生长环境胁迫得以改善,有利于植被高度的增加,但不利于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积累;盐地风毛菊的高度有所增加,但是密度降低,说明静水持留时间过长不利于盐地风毛菊在水平空间上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