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树冠调查数据的基本概况》

《表1 树冠调查数据的基本概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福建杉木树冠外轮廓和树冠体积相容性模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t为年龄;N为株数密度

研究数据来自于福建省顺昌县大历和岚下林场布设的杉木人工纯林临时样地,选择不同龄组、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类型设置标准样地,共设置98块30 m×20 m的样地,每个标准地内选择3~5株树木,共413株杉木。测量每株树木胸径(D)、树高(H)、冠幅(CW)、最大冠长(LCL)、枝下高(HCB),树冠长度(CHi)以及相应树冠半径(CRi),其中:i(i=0.10、0.25、0.50、0.75、0.90)表示从树冠基部到树梢顶端的相对位置。树冠因子测量如图1所示,该装置由透明绘图板、三脚架以及照准装置组成,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在距离所测树冠一定距离位置处(通常距离1倍树高),将该绘图板固定在三脚架之上保持板面垂直于地面,然后通过透明板观察树冠,往后移动三脚架,保持透明板与地面垂直,直到通过透明板能够观察到整个树冠。(2)用笔将树冠外轮廓绘制在透明板之上,首先绘制树冠枝下高位置处的点A、树冠顶端的点B以及最大树冠位置处的点C与点D,然后从A点开始到B、C点,将树冠轮廓绘制出来。并将透明板上的树冠轮廓草图复制到有计算网格方格的透明硫酸纸上。(3)利用测高仪器和皮尺分别测量该树冠的冠长L(LCL=A′B′)和冠幅(CW=E′F′),计算树冠冠长测量值A′B′与绘图纸上AB之间比值以及树冠冠幅测量值E′F′与CD之间比值,根据这2个比值在绘图纸上分别计算树冠冠长0.10、0.25、0.50、0.75、0.90位置处对应的树冠长度和半径值。为了尽可能减少树冠测量误差,应从多个方向观察树冠,取测量均值。通过以上调查方法收集到杉木树冠调查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