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2005—2017年农业净碳汇效率结果》

《表5 2005—2017年农业净碳汇效率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农业净碳汇效率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运用DEA-BCC-I模型测算出各省(市、自治区)及四大区域的农业净碳汇效率如表5所示。从2005—2017年的农业净碳汇效率来看,我国的农业净碳汇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明显。大多数省份2017年的农业净碳汇效率较2005年有所下降,例如山西、新疆的下降速度最快,年均降速分别为-5.32%、-5.11%,下降幅度均超过45%。也有不少省份呈现出波动的缓慢上升趋势,例如天津、浙江、海南、江西;而北京、山东、广东、上海等的效率达到有效,且保持平稳。从历年农业净碳汇效率均值来看,排在前10名的效率值均达到有效,包括海南、北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内蒙古、四川、青海;排在后5名的效率均值均未达到0.5,包括陕西、甘肃、重庆、宁夏、江西。从农业净碳汇效率的有效性来看,2005年达到有效净碳汇效率的有12个省份,但在2017年减少到11个省份。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农业净碳汇效率的生产随机前沿主要以东部地区为主,但这并不能说明东部地区的碳减排已达到峰值,仅能够说明东部地区的减排增汇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科技、经济等发展较好,能够更好地利用科技和经济手段,降低碳排放,从而提高净碳汇。从历年的极差来看,2017年的极差由2005年的0.579上升到了0.744,表明省际间的“减排增汇”差距逐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