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各处理水溶性NH4+-N含量的变化》

《表3 各处理水溶性NH4+-N含量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牛粪与蔬菜秸秆堆肥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3可知,堆肥初期,处理1~6堆料中水溶性铵态氮分别占总氮的15.00%、15.50%、18.01%、16.98%、20.00%和16.40%。在堆肥高温期,含氮有机物在氨化菌群的分解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并迅速积累,使得pH升高,在高温条件下导致铵态氮以氨气的形式大量挥发,氨气释放浓度随升温阶段快速上升,高温阶段达到峰值并下降,在此阶段以氨气挥发损失的氮素是氮素损失的主要方式,在降温期,铵态氮在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水溶性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达到稳定。至堆肥结束处理1~6水溶性铵态氮减少率分别为63.44%、62.39%、55.26%、61.96%、74.12%和79.43%。从初始含水量进行比较,高含水率的处理5、6(含水量70%)水溶性铵态氮减少率较高;从翻抛次数进行比较,1周翻抛1次比1周翻抛2次水溶性铵态氮减少率低;综合两因素,认为处理3即初期含水量为60%,每周翻堆1次其保氮效果好于其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