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例健康眼(平均年龄35.3±8.2岁)使用表中4种设备各项数据的可靠性结果》

《表1 19例健康眼(平均年龄35.3±8.2岁)使用表中4种设备各项数据的可靠性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观察正常人视网膜浅层血管丛和深层血管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深灰色填充表示K值高度相关(K值范围0.9~0.7);变灰色填充表示K值中等高度相关(K值范围0.5~0.7);数值斜体表示K值弱等高度相关(K值范围0.3~0.5);正常样式表示K值最低等高度相关(K值范围0.1~0.3)。数据显示出4种设备观察SCP和DCP的结果还是相对可靠的。Kappa=F

FFA和ICGA都需要患者散瞳并静脉注射造影剂,且检查时间较长,在10~30分钟以上[6,7]。这二者可以动态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流信号,并将图像2D可视化且二者观察范围广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因其能够很好的显像视网膜血管结构及其变化而被认为是观察视网膜血管病理变化的“金标准”,比如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视盘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of the disc,NVD)以及其他地方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elsewhere,NVE)[8,9]。但是该检查技术只能帮助我们观察视网膜浅层血管结构并不能观察深层血管,这可能是因为光线在视网膜的散射现象引起的[10]。因此,即使作为观察视网膜血管结构的“金标准”,该技术在观察几乎是半透明的视网膜时仍然不能提供很好的图像[1]。并且,由于造影剂在血液循环的速度较快,随着检查时间的延长,背景荧光增强后对毛细血管细节分辨更加困难。此外,FFA和ICGA也有其他一些缺点使其不能广泛的应用到眼科临床基础检查中去,如有创操作、价格高、耗时、病人基本身体素质要求高(血压控制情况、过敏史等),这些因素导致其并非理想的检查手段。对于那些门诊随访的病人来说,反复注射造影剂有可能造成肝肾功能的损伤。对比OCTA来说,该检查可以免于因为静脉注射造影剂所带来的潜在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