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光质对石蒜幼苗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N=5)》

《表3 不同光质对石蒜幼苗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N=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LED光质对石蒜幼苗生长、生理和生物碱积累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字母代表各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如表3所示,石蒜幼苗叶绿素含量会受到光质的影响,其中,R处理时叶绿素含量最低,其次分别是CK、RB(2:1)、RB(1:1)、B,最高的为RB(1:2).由此说明,与其他5种光质处理相比,R处理后的石蒜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K对比,B、RB(1:1)及RB(2:1)处理后,石蒜幼苗叶绿素的含量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而RB(1:2)处理后含量达到了最高值,比CK高出约1.22倍.因此单一的红光不利于石蒜幼苗叶绿素的合成,一定比例的红蓝复合光能够促进石蒜叶绿素合成.不同光质处理下,石蒜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为RB(2:1)>RB(1:1)>R>RB(1:2)>CK>B,B处理的石蒜苗可溶性糖含量最低(42.83%),与另外5种处理相比明显更低,RB(2:1)处理后,可溶性糖的含量达到最高值,比CK高出1.10倍,说明红蓝复合光可以提高石蒜的可溶性糖含量.石蒜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会受到光质的影响,其中R影响最小,其次分别为RB(2:1)、CK、RB(1:1)、RB(1:2),B处理影响最大,石蒜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值,比CK高出2.39倍,与CK进行对比,RB(1:2)和RB(1:1)分别升高了114.83%和79.24%,RB(2:1)下降了27.40%,R处理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最低,仅为CK含量的69.16%,随着红光比例增高,石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据此认为蓝光可以促进石蒜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合成,红光的作用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