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东盐池一带各时代地层和侵入岩成矿元素成矿能力评序标准》

《表6 东盐池一带各时代地层和侵入岩成矿元素成矿能力评序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疆北山地区东盐池一带地层、岩体含矿性地球化学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表明,元素含量的高低是制约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也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或成矿前提,决定着成矿特征的差异[17-19],但在另一方面,元素能否富集成为矿床并不完全依赖于其含量,而是与元素的赋存状态、活动性、迁移能力和形式等复杂因素密切相关[14,20-21]。例如,成矿元素虽然在初始沉积时其含量并不高,但经过强烈的后期叠加后,成矿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如果地质单元中成矿元素的丰度本身就很高,而且又经历强烈的后期叠加作用,那么在原始沉积及后期叠加过程中就可能成矿;反之,如果后期叠加不强烈,即使成矿元素丰度较高也难以成矿[10-12,22-23]。上述现象表明,评价地质体中元素能否富集成矿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取决于多种评价因子。张松林等[12]提出根据成矿元素的相对富集与贫化(K)、变化性(CV)以及后期作用叠加强度(D)等3个方面来评定地层含矿性,并建立了相应的地层元素成矿能力评序标准(表6),把得分≥3.5分的划分为优势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