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个体差异Tab.2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integr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表2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个体差异Tab.2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integr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禀赋特征、生活满意度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基于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的比较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就性别而言,女性实现融合的为37.3%,而男性只有34.2%,女性要比男性高出3.1个百分点(表2)。非农业户籍实现社会融合的要高于农业户籍,两组间相差17.4%。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实现社会融合的要明显高于上一代流动人口,新生代流动人口为40.3%,比上一代流动人口要高出9.2%。就业有助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顺利实现,其中已就业为44.1%,而没有就业的只有28.2%。经济收入水平是决定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流动人口而言,月收入水平越高,实现社会融合的比例也就越高,从1000元以下的18.0%增加到3001元以上的43.5%。教育程度是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的重要体现,教育程度越高,实现社会融合的也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的流动人口,其实现社会融合的比重越高,对城市生活感到满意达到39.1%,流入时间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呈现倒“U”型关系,流入时间在6-10年的实现社会融合的比例最高,到达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