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总样本回归结果Tab.3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total samples》

《表3 总样本回归结果Tab.3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total sample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紧凑的城市是低碳的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系数值括号里为T值,被解释变量均为LNCO2

在模型(1)~模型(7)中(表3),在所有包含或者没有包含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中,居住密度的回归系数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约为-0.386~-0.179;即居住密度提高10%时,城镇碳排放下降1.79%~3.86%。相反,如果城市空间形态趋于分散,城市的居住密度下降,会导致CO2排放增加。这表明居住密度的提高能够降低城镇温室气体排放,紧凑型的城市是低碳的。从模型(2)~模型(7)可以看出,城镇人口规模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碳排放增长的人口规模弹性约为1.037~1.149,说明人口规模增长1%,城镇碳排放上升1.04%~1.15%。这是由城镇化进程中高耗能的增长特征带来的,这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在模型(3)至模型(7)中,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人均GDP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这意味着随着富裕程度的提升,城镇碳排放递增。说明我国尚未到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城市发展水平处于曲线的左侧。随着控制变量加入数量的增加,人均GDP的系数递减。在模型(3)至模型(7)中,碳强度的系数显著为正,这与理论预期是一致的。技术水平越先进,碳强度越低。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也引起碳强度上升。在模型(4)至模型(7)中,反映结构效应的变量即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manu)显著为负,但值很小。这说明我国调结构的政策已卓见成效,城市制造业正在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增长特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转型。在模型(5)至模型(7)中,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我国引进的FDI不存在“污染天堂”假说,中国作为东道国,没有变成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污染天堂”。相反,随着外资投资比重的上升,能够有效地减少城镇碳排放。这是我国引资政策调整带来的结果,自从2000年之后,我国加强了对引进外资投资质量的监管,着力引进外资进入知识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清洁行业,从而减少了污染排放。在模型(6)和模型(7)中,衡量基础设施水平的变量——单位市辖区人口拥有公共汽车数(LNbus)的系数显著为负,人均拥有道路面积(LNpave)的系数显著为正。人均铺装道路面积越多,表明城市公路交通越发达,郊区化水平可能越高。将过多的土地用于道路交通,可能导致城市“摊大饼”式地郊区化蔓延,带来过多的交通碳排放和乡村工业化。因此人均铺装道路面积系数显著为正。单位市辖区人口拥有公共汽车数(LNbus)越多,表明公共交通越发达,替代与减少了私人轿车出行,从而减少了石油消费达到碳减排,这个结果与“公共交通能够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减少交通碳排放的理论假设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