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ε-PL质量浓度下连续恒容渗滤脱盐参数》

《表2 不同ε-PL质量浓度下连续恒容渗滤脱盐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纳滤脱盐在ε-聚赖氨酸分离提取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纳滤操作一般包括浓缩和渗滤脱盐两个过程。在浓缩阶段,具体将产品浓缩到多少质量浓度比较合适,将影响到渗滤脱盐阶段的透析水用量和脱盐效率。因此,有必要考察不同质量浓度ε-PL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的脱盐效果。如表2所示,将含有10 g/Lε-PL和5 g/L NaCl模拟料液分别浓缩至ε-PL质量浓度为60、80、100 g/L(对应的浓缩倍数分别为6倍、8倍和10倍),考察其纳滤过程的用水量、用时、脱盐率和ε-PL回收率。由表2可知,随着浓缩倍数的升高,获得相同的脱盐效果所消耗的透析水量和用时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当浓缩倍数达到10倍(即ε-PL质量浓度达到100 g/L)时,透析水用量只有浓缩6倍时的61.5%,用时也只有58.0%。由此可见,浓缩倍数越高,脱盐效率就越高。图6显示的是,不同浓缩倍数条件下,恒容渗滤脱盐过程的渗透速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浓缩倍数越低,渗透速率越高。当浓缩倍数达到10倍时,渗透速率最低,平均通量仅为24 L/(m2·h)。值得注意的是,当浓缩倍数达到10倍时,膜通量衰减速率变慢且中后期基本趋于稳定。这是因为料液浓缩时,膜表面被截留的溶质质量浓度不断增加,浓差极化不断加强,特别是当料液质量浓度为100 g/L时,浓差极化比其他两个质量浓度更为明显,表现在渗滤时膜通量衰减更显著,但是随着渗滤的进行,浓差极化趋于稳定,从而使得膜通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纳滤浓缩阶段,ε-PL最高浓缩质量浓度为100 g/L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