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先秦部分儒、墨学者品级对照表(据《绎史·古今人表》)》

《表3 先秦部分儒、墨学者品级对照表(据《绎史·古今人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马骕与墨学》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中的对比是非常明显的。同为先秦显学,儒家学者整体上被置于上等,而墨家学者却被全部置于中等;同为学派创始人,也一度孔墨并称,但孔子此时已被置于上上圣人之位,而墨子仅被置于中上之位,尚不及众多孔门后学;孔门后学被置于上中仁人之位者不少,被置于上下智人之位者更多,而墨家弟子则根本无缘及于这两个品级,只能全部被降置中上之位。就客观实际而言,不管评定的标准为何,班固的这种评定结果都是有问题的。但现实地来讲,这种尊儒抑墨的思想倾向在封建社会却获得了广泛的接受与认同,以致汉代以降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学术心态乃至文化心态。就此而论,马骕能够接受认同并欣然袭用《汉书·古今人表》,确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可贵的是,如前所述,马骕实际上能够对这种固有的学术心态或文化心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尊儒抑墨虽然逐渐演变固化为一种学术心态或文化心态,但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长期目标却被内在地设定为实现对这种学术心态或文化心态的突破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