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体位变化后气囊压力的比较(n=30)》

《表1 体位变化后气囊压力的比较(n=3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体位改变对ICU行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固定导管、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防止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预防误吸的发生,从而减少肺部感染。因此,适宜的气囊压力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患者吸痰,体位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气囊压力发生变化,然而具体临床中哪些体位的变化会对压力造成影响,造成何种影响尚缺乏研究,造成了现如今临床对气囊压力监测难以达标的现状。国外有学者报道头部和颈部的变化会使昏迷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增高[4],这与我们的研究基本一致,表1显示患者每一个体位变化导致的气囊压力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40次测量中有87.5%的测量结果显示气囊压力值与初始压力相比升高,46.7%的测量结果气囊压力超过30 cmH2O。这可能与气管套管充气后外径相对气道内径偏大,气囊沿气管内壁会形成褶皱,当患者体位发生改变时,头颈部的移动会导致气管套管位置的移动,移动的过程中气囊与气道内壁的接触更加充分,褶皱会减少,内径差也会随之减小,气囊内的压力值增大[5]。这是气囊与气道壁共同作用产生的。已有研究表明气囊压力超过30 cmH2O已具有潜在危险[6],而临床医护往往忽视这一点。它会损伤气道黏膜毛细血管的灌注最终造成气道损伤,气道损伤会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并且延长住院时间[7]。且有报道称83%的气管插管患者都曾经历过至少一次的气管内缺血性症状[8]。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患者,若气囊充气后压力过大,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会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的形成会造成气管狭窄,甚至导致穿孔的发生[7]。当压力持续增大超过50 cmH2O,会阻碍气管血液流动[9,10]。极少数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巨大过分膨胀的气囊导致气管出血或者破裂等急性并发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