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间作方式对谷子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表1 不同间作方式对谷子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谷子大豆间作对谷子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由表1可知,成熟期谷子穗粒质量间作T2、T3、T4处理均高于单作T1处理,其中,T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T1处理穗粒质量高出2.30 g,T3处理显著高于T1处理1.1 g。间作对于作物穗粒质量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间作模式对千粒质量影响不太明显,各处理之间差距不大,谷子千粒质量体现了谷子大小和饱满程度,这项指标与谷子品种的关系比较密切,肥力也有一定影响,间作对其的有利影响较小[8]。谷子在间作模式下对穗粗有一定的影响,T2处理穗粗显著高于T1处理,并略高于T3、T4处理,T3、T4处理分别比T1处理高0.31、0.07 cm。T2处理穗长表现最好,与T1处理间差异显著,T3处理穗长虽然比T2处理低1.83 cm,但仍与T1处理间差异显著,T4处理与T1处理差距不明显,整体各处理穗长表现为T2、T3处理表现较好,这是由于谷子行列的增加,边际效应的效果下降,营养供给开始紧张,大豆行列的下降其固氮养地效果也变小,所以,随着谷子行列的增加,间作对谷子穗长的有利影响也在减少。各处理穗质量整体表现为T2>T3>T4>T1,其中,T2处理表现最好,与T1处理间差异显著,T3、T4处理比T1处理分别高出2.01、1.08 g。结果表明,间作模式对谷子单株的产量相关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千粒质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不因环境改变而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其余性状指标在间作条件下均有一定增长,T2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并与单作处理间差异显著,谷子大豆行比在2∶4时,谷子充分利用了边际优势[9],并且大豆固氮养地效果也要大于其他处理,所以,其效果最好,T3处理在穗粒质量、穗长性状上显著优于单作T1处理,而且其他性状均高于单作处理,较单作也表现出较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