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安徽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小区特征及资料年限》

《表1 安徽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小区特征及资料年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安徽省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分布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安徽省水土流失区20世纪80年代建有4个水土保持实验站,现均纳入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试验站特征见表1。利用2011—2016年霍山、岳西、广德和歙县4个试验站观测的共659场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及其相应地表裸露小区的泥沙量、坡度、坡长等数据获取土壤可蚀性实测值;利用4个试验站4种土壤类型的地表裸露小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数据获取土壤可蚀性的EPIC估算值;利用4个试验站4种土壤类型17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国际制土壤粒径构建分形模型,并用相应的美国制土壤粒径对其验证。依据《安徽省土壤分布》,按照土壤分布面积和区域对安徽省土壤类型进行统计,平原区<10 km2的土种合并到同属下的其他土种,山地丘陵区<1 km2的土种合并到同属下的其他土种,最终统计出安徽省48种土壤类型,查阅《中国土种志(第1~6卷)》获取了该48种土壤类型的剖面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