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头茬和二茬黑木耳铬含量及富集情况》

《表2 头茬和二茬黑木耳铬含量及富集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栽培基质铬含量对黑木耳质量安全的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黑木耳铬富集情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所有富集系数均<1,可见珍珠1号和岗8号黑木耳对铬无明显的富集作用。这与已发表的文献结果并不一致。柴红梅等[5]研究结果显示,云南黑木耳基质铬含量为0.18 mg/kg,而黑龙江省黑木耳基质铬含量本底值则比较高,为2.40 mg/kg。在正常基质(对照)情况下,云南和黑龙江黑木耳铬含量范围分别为0.22~0.91 mg/kg和0.77~1.35 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1.2~5.1和0.32~0.56;人为添加铬后,在云南基料中铬含量为4.12 mg/kg,黑龙江基料中铬含量为3.93 mg/kg时,两地木耳中铬含量范围分别为4.73~7.78 mg/kg和0.61~1.24 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1.1~1.9和0.15~0.31;在云南基料中铬含量为18.46 mg/kg,黑龙江基料中铬含量为18.59 mg/kg时,两地黑木耳中铬含量分别为9.63~28.88 mg/kg和1.24~2.05 mg/kg。由此可见,黑龙江省木耳基质中铬本底含量偏高,但富集系数很低。有研究指出,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耐受及富集能力与环境因素和大型真菌自身因素都有关[6~7],黑龙江和云南地处我国南北两端,自然环境差异巨大,两项实验采用的黑木耳品种也不同,因此,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柴红梅等[5]进一步指出,因不同菌株对铬的富集能力不同,很难得出黑木耳栽培基质铬污染临界指标,选择对重金属富集程度低的优异菌株是食品安全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