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新青年》刊载的译作数量统计》

《表1《新青年》刊载的译作数量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青年》中译作与非译作关系探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以上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新青年》从创刊到停刊共刊载译作258篇、非译作583篇,非译作数量约为译作的2.26倍。然而,译作和非译作之间并非毫无关联,更非对立的关系,译与作之间有时甚至界限模糊,若非注明则难于判断。通过对《新青年》刊载作品的观察可知,“译”的因素并非只体现在译作中,非译作中也处处充斥着“译”的因素,对译作起了很好的阐释、补充、印证、延伸的作用。除了前文提到的明确标明“编译”“译述”“述译”的作品外,另有关于欧美国家的介绍和外国的作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文学流派、学说、思潮、团体、活动等的介绍性文章,这些文章中记载的有少数是作者亲历的事和交往的人,多数作品都是根据外文资料写就的。非译的文章中,外来的人名、地名、作品名、概念、名言、观点几乎无处不在。此外,很多当时创作的文学作品,写的是中国的人和事,文中也不像《新青年》中的多数文章那样夹杂外文或涉及外来的人和事,但无论是取材还是写法,都和外国文学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与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有难以割裂的关系。从题目、体裁、人称、结尾等都可以见到诸多相似之处。因而从对《新青年》刊载作品的数量统计,辅以对内容、语言和形式上的观察可知,译作与非译作之间有着相互助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