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MPI、H和A的年度变化统计分析表》

《表3 MPI、H和A的年度变化统计分析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10—2016年中国多维贫困动态分析——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

从总体上看,2010—2016年中国的多维贫困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0.035(0.036*)持续下降至2016年的0.014。2010—2014年,中国的多维贫困指数呈快速下降趋势,但是2014—2016年仅降低0.001,且在统计上不显著(表3)。其次,从贫困发生率和贫困强度来看,中国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同样在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8.2%(8.5%*)下降至2014年的4%(3.6%*),2016年下降至3.3%*。根据中国的实际人口计算,2010—2016年中国的多维贫困人口减少了6 400万(6 800万)人,截至2016年仅剩不足4 600万多维贫困人口,其中农村多维贫困人口约为3 624万(1)。同时期中国的农村收入贫困人口为4 335万[15],由此可见不管是根据收入贫困人口还是多维贫困人口数据,都说明了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然而,相较于多维贫困指数和贫困发生率的大幅下降,贫困强度(A)却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010—2016年,中国多维贫困人口的贫困强度始终保持在42%左右,且变化在统计上不显著。贫困强度指标反映的是贫困人口的平均被剥夺程度,贫困强度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中国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从多维角度看剩余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善。最后,严重贫困人口(Severity)(2)的比例也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且下降速度明显(3),但是严重贫困人口的贫困强度同总体贫困人口一样没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