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五化”协同评价指标体系》

《表1“五化”协同评价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吗——以长江经济带128个地级城市为样本》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此,以系统性、科学性和数据可获得性为前提,构建如表1的指标体系对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进行测度,即用“五化”协同发展水平来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体指标中,工业化(Ind)的指标选择主要从“工业生产率”、“规模生产”、“从业人员”和“工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工业发展”采用“第三产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来表征。通常采用三产与二产的比值来表示工业发展的高级化程度,这主要是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考虑的,工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推进,二产比重逐渐提高,但到达一定程度后,三产比重逐渐提高,二产比重相对降低,因此,并不是二产比重越高越好,也不是三产比重越高越好,因为三产的发展需要二产作为基础。信息化(Inf)主要参考了李裕瑞等(2014)[2]的指标选择,从“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和“邮电发展水平”来构建指标。城镇化(Urb)主要参考了马孝先(2014)[1 1]的研究,分别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卫服务”等四个维度来表征。考虑到不同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禀赋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在选择农业现代化(Arg)指标时主要考虑从农业产出的角度来度量,具体而言,选取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业劳动产出率”和“主要农产品产出率”三个指标来表征农业产出。绿色化的指标选择主要考虑不同种类的污染排放,选择“农业污染情况”、“生活污染情况”和“工业污染情况”三个方面来评估。此外,为了保证“五化”指标体系的同向性,对“农业污染情况”和“工业污染情况”指标进行倒数化处理以得到正向化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