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边屯文化对村落生成的作用》

《表2 边屯文化对村落生成的作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滇西回族村落曲硐空间形态与族群文化关系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绘制。

边屯文化在永平地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村落建构方面。曲硐回族先祖来自于元、明时期的屯军戍边士兵。来此戍边的将士及其后代构建起防卫性较强的城墙寨门作为安身之所,是早期曲硐城堡格局的初始。而自赛典赤第八代孙马国栋帮助曲硐人民建立起第一座清真寺起,曲硐开始真正作为回族村落发展起来[7-8]。从早期纯粹的军屯到逐步发展起来的民屯、商屯,军队的管理制度及营建模式对于村落初期的生成至关重要,基于管理的需要聚族而居,同时筑起城墙抵御外来势力;以伊斯兰教作为纽带联系起族群成员,修筑清真寺,吸引回族群众临近清真寺聚居,使曲硐逐渐向着“寺坊”的形态发展。边屯文化在影响聚落早期生成的同时也在进行不断完善、建构自身的过程,从而逐步成为族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1]。表2是边屯文化对村落生成催化作用的特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