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4~2016年粳稻Malmquist指数及其构成变化》

《表3 2004~2016年粳稻Malmquist指数及其构成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粳稻生产效率时空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产出导向的假设条件下,运用Deap2.1软件,经过计算得到基于2004年粳稻产区2005~2016年我国13个省粳稻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的4个指数,通过测算分析得出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涨幅情况几乎相同,技术效率每年的差距不大,体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从表3和图1中可以了解到,2004~2016年粳稻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上下浮动趋势,从2013年的平均值来看,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变现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技术效率无明显变化。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平均下滑0.9%,技术进步每年平均下滑0.7%,技术效率每年平均下滑0.2%。201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幅度最大,达到8.7%,技术进步增加11.9%,技术效率反而下滑2.9%,2013~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下滑幅度最大,下滑了8.3%,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进步下降引起,技术进步下滑9.6%。仅有2006年、2009年、2013年、2016年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呈现同向变动趋势,其他时间体现出了相反的变动关系。正是由于由于技术进步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时,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现滞后性导致了以上结果。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同提高,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使粳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持久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