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EMPs表面标记物》

《表1 EMPs表面标记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内皮微粒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E-selectin:E选择素;ICAM-1: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血小板内皮粘附因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E-cadherin: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ascu

EMPs根据其表面标记物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表型,主要的表面抗原有CD31、CD51、CD54、CD62E、CD105、CD106、CD144、CD146等[6]。不同表型的EMPs来源于不同功能状态的内皮细胞,见表1。研究显示,相较于凋亡内皮细胞释放的EMPs,来源于激活内皮细胞的EMPs CD54、CD62E、CD106等表面标记物更高,而CD31、CD51、CD105、CD144、CD146等标记物浓度较少[8]。同时,内皮细胞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和不同的刺激下所表达的表面标记物不同。因此根据EMPs的不同表型可反映机体所处的病理状态。例如,CD62E+/CD31+EMPs的相对比例可区分EMPs来源于激活的内皮细胞还是来源于凋亡内皮细胞。CD62E+/CD31+EMPs比例>10%表明大部分来源于来自激活的内皮细胞,而1%或更少表示来源于凋亡内皮细胞。在糖尿病患者中,CD62E+/CD31+EMPs的水平低于1%,表明他们大多数是从凋亡的内皮细胞释放而不是激活内皮细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