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新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比较》

《表1 新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空间贫困、乡村振兴与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探讨——以云南滇西普洱茶产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从EEG的角度看,一个地区的产业活动可以映射到该地区的产品空间中,在产品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比较优势演化的路径。因此,技术关联对产业结构的演化具有推动作用,而位于产品空间中的“核心区”,往往以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并拥有广泛、深入、复杂的技术联系网络,这些地区更容易实现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有更充足的能力运用与现有产品间丰富的相关多样性,发展新的产品,同时推动生产结构的转变。技术关联的结果也导致了“弱者恒弱”的现象,即位于产品空间“边缘区”的落后地区,由于技术关联薄弱、产品结构单一以及缺乏相关多样性,形成路径依赖和锁定,很难实现结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是该地区企业学习、积累生产异质性新产品的能力的过程。博希马(Boschma)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没有足够的能力向与自己生产结构不相关的产品进行演化和升级。因此,依赖外部产品与技术关联网络实现路径突破,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摆脱贫困“魔咒”的重要途径[17](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