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国内外军事工业遗产改造案例》

《表1 国内外军事工业遗产改造案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中国军事工业遗产空间重塑与探索——以江西连胜机械厂改造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工业考古学”以来,工业遗产的信息登记工作推动了“工业遗产”界定与档案识别。至今欧美和日本等早期工业化国家已经建立了多类型产业活动融合的公共空间改造体系,其再利用模式涵盖了会展、博览、餐饮、休闲、办公等现代都市功能(见表1)。例如,奥地利陆军历史博物馆以军事基地兴衰为主线整体保留原有的遗产空间,参考“考古—管理—再利用”模式[3]开发军事主题旅游项目。美国亚历山大鱼雷工厂改建项目以军工要素保护为切入点,将鱼雷等废弃设施艺术化改造成为军事内装风格的现代艺术中心。近年来,西方国家军事工业遗产改造的视角逐渐从单体改造转向区块联动,例如2003年由欧盟建立的“欧洲工业遗产之路”(ERIH)跨国协作组织从区域保护层面提出了军事工业主题线路(Theme Routes)[4],该线路连接欧洲各地区代表性的军工遗产锚点,为传递军工遗产信息与建立协作机制提供区域化的交流平台。2011年ICOMOS大会上通过了《都柏林原则》,动态的工业生产过程等非物质文化要素被正式纳入工业遗产范畴,军工遗产的内容细化进一步促使其保护模式向系统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