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模型计量结果:结构性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模型与实证》

《表3 不同模型计量结果:结构性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模型与实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结构性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模型与实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1%、5%、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量。

通过对数据甄别,最后选择利用劳动生产率、三次产业产值之间比值、表示地区经济差距的锡尔系数、非国有与国有工业企业单位人口数比值、城乡人口比值等样本数据根据计量模型(21)式进行回归,并剔除方程中存在共线性关系的相关变量,得到各个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3。从各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Ⅰ在剔除共线性序列产业结构2即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和产业结构3即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后,各序列系数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647,修正的判决系数R2=0.9607,D-W统计量为1.3395。对模型Ⅰ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也就是说这个回归方程不是伪回归。因此,该回归模型(模型Ⅰ)可以较好地反映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市场化、城镇化等结构性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