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农民工就业服务可及性描述性统计及因子分析》

《表2 农民工就业服务可及性描述性统计及因子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民工就业服务满意度的实证分析——基于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的解释变量是农民工就业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1981年,Penchansky R et al(1981)建构了可及性的“五维度测量法”,包括可获性、可达性、可适合性、可承受性、可接受性[15]。本研究从可获性的角度来测量。首先,农民工就业服务可及性通过其在务工地获得的服务产品来测量,包括职业培训服务、职业介绍服务、就业咨询服务、就业信息服务、就业与用工指导服务、再就业培训服务、创业扶持服务7个方面。题项设置为“您是否享受过职业培训服务?将选项“是”赋值“1”,“否”赋值为“0”,其他6项与此相同设置。鉴于就业服务可及性的变量较多,考虑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对农民工就业服务可及性的变量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10,符合统计学要求。KMO值为0.800,Bartlett的检验值为0.000,小于0.001,说明农民工就业服务可及性适合做因子分析。农民工服务可及性共提取出两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就业服务产品”“创业服务产品”,具体见表2。在后文的回归分析中,以两个公因子的得分作为分析农民工就业服务满意度的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