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阿翁错地区中基性脉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0-6)组成》

《表3 阿翁错地区中基性脉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0-6)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藏北阿翁错地区中基性脉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板内伸展构造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区内北西向辉绿岩脉和闪长岩脉系统采集了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结果见表3。研究区辉绿岩脉样品SiO2含量变化在50.03%~51.13%,均值50.60%,属基性岩。其(Na2O+K2O)含量在4.76%~5.50%,所有样品Na2O>K2O,Na2O/K2O比值为1.73~1.87;Al2O3含量为15.52%~16.03%,均值15.80%;Fe2O3含量变化范围2.45%~2.93%,FeO含量变化范围5.79%~6.19%;MgO含量较高,变化在9.19%~10.37%,平均为9.54%;P2O5含量较低(0.41%~0.45%);TiO2含量变化在1.22%~1.31%,平均为1.28%,远低于洋岛拉斑玄武岩(2.63%)(Wilson,1989),亦低于典型板内拉斑玄武岩(2.23%)和板内碱性玄武岩(2.9%)(Wilson,1989),这可能是由于地壳岩石和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体通常具有很低的TiO2含量(Wilson,1989),而后的地壳混染作用也可能进一步使得基性岩浆的Ti含量下降(夏林圻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