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就业类型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特征差异》

《表1 不同就业类型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特征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自雇农民工的经济同化强于受雇农民工吗——农民工自我雇佣的决定因素与高质量经济同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下表同。

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可以发现,无论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还是其他特征,自雇者与受雇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教育水平与自我雇佣负相关,表现为自雇者中初中及以下者所占比例较高,而受雇者中高中及以上者所占比重较高,除了城镇职工的高中组外,其他组间差距均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技能培训与自我雇佣也存在负相关,表现为自雇者中5年内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城镇户籍劳动者的组间差距更大,且两者均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工来讲,自雇者从事现职的工作年限要大于受雇者,说明自雇者的工作稳定性相对较高;而对城镇职工来讲,现职工作年限的组间差异不显著。此外,社会资本丰富者更倾向于自我雇佣,表现为自雇者的社会网络规模远大于受雇者,尤其是对农民工而言,自雇者社会资本为受雇者的近30倍。在城镇职工组中,父代从事自雇的劳动者自我雇佣的可能性更高,但其对农民工的影响不明显。随着进入城镇时间的延长,农民工自我雇佣的可能性增大,表现为自雇农民工的平均迁移时间比受雇者长2.77年。从期群效应看,2000年以后进城的农民工受雇的概率更高,这可能与后来者的社会资本和财富积累有限,创业机会识别难度较大且流动性约束更强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