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公鸡料蛋白含量对受精率的影响》

《表5 公鸡料蛋白含量对受精率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现代肉种鸡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营养建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采用公母分饲系统控制种公鸡的饲喂量是肉种鸡生产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单独给种公鸡提供饲料(不同的饲料配方、不同的营养水平)的效果并不是很明确,但可改进种鸡的受精率;给种公母鸡提供同一种饲料的方法被广泛采用,但产蛋期使用公鸡料对于保持公鸡的生理状态和受精率有益处。如果使用特定的公鸡料,应在种鸡转到产蛋鸡舍时或光照刺激时换成公鸡料。转换公鸡料时,如果公鸡料的能量比当前正在饲喂的饲料能量低,应确保种公鸡的能量摄入量不能减少;公鸡料的代谢能水平为10.88~11.72MJ/㎏,足够的能量摄入有利于保持体况和睾丸大小。低蛋白、低氨基酸的公鸡料能防止种公鸡胸肌过度发育,粗蛋白不超过10%~12%可防止精子质量差的问题(表5)。公鸡料的钙含量不能太高,否则会造成精子质量差。同时饲料中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硒对种公鸡的精子质量非常关键,应考虑使用螯合有机硒。种鸡对每天的营养摄入量做出反应,因此饲喂程序及饲喂量必须与饲料营养成分互相联系,特别是不同周龄鸡群对能量与其它营养成分的需求。经济效益与管理方法可能决定饲料营养水平的高低,但应避免营养标准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