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佛山市河心岛分类与生态修复策略》

《表2 佛山市河心岛分类与生态修复策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河心岛生态修复模式构建——以佛山市担担沙岛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国对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的报道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广州和佛山地区。2015年广州市针对全市59个江心岛编制《珠江江心岛整体保护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已开发的江心岛要做好规划控制,未开发的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及旅游观光为主,不再进行房地产及商业开发,本着“少干预、少建设、少改造”的原则,保护好各岛屿的自然生态,做到一岛一景、一岛一特色。佛山市将河心岛生态修复列为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三大重点任务之一,并印发《佛山市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方案》(佛府办函[2018]451号),制定《佛山市河心岛总体整治规划指引》,将全市河心岛分为自然生态型、生态修复型和建设管控型三类,分类开展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表2)。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一岛一策”实施计划,开展全市河心岛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工作,逐步将全市48个河心岛建设成为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物种多样的生态岛,或景观丰富、特色鲜明、管理有序的城市绿洲,总体实现“再现绿水青山”的建设目标。河心岛作为一种典型生态系统,研究其生态修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