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统计结果》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统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睡眠时间参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性别进行虚拟编码,0代表男,1代表女;*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首先进行各变量间的相关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描述性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学龄前儿童的平均睡眠总时长为11.08小时(SD=0.82),平均夜间睡眠比为0.85。相关结果表明,儿童每天的睡眠总时长与其外化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4,p<0.05),而夜间睡眠比与其内化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3,p<0.05)。儿童消极情绪性与外化问题和内化问题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3,p<0.05;r=0.24,p<0.001)。儿童的年龄与外化问题和内化问题的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19,p<0.001;r=-0.24,p<0.001)。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0,p<0.00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外化问题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男孩的外化问题显著高于女孩的外化问题[t(336)=2.42,p<0.05,Cohen’s d=0.27],内化问题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t(336)=1.45,p>0.05,d=0.08]。儿童每天睡眠总时长和夜间睡眠比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336)=-0.85,p>0.05,Cohen’s d=-0.09;t(336)=0.82,p>0.05,Cohen’s d=0.09]。综上,在后续分析中需将儿童的年龄和性别作为控制变量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