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气候倾向率》

《表4 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气候倾向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典型喀斯特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广西百色市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依据研究区植被变化趋势分析结果,选择植被改善明显地区(凌云县、平果县、德保县、乐业县)和植被退化明显地区(隆林县、田阳县、田东县),对比分析两者的气候特征(表4)。与全喀斯特地区相比较,植被改善明显地区表现出如下特征:春、夏、秋、冬温度增温更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9、0.50、0.80、0.07℃/10 a、)高于全喀斯特地区平均水平(分别为0.37、0.41、0.68、-0.3℃/10 a);春、夏季降水量减幅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89、-1.04 mm/10 a),低于全喀斯特地区平均水平(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28、12.89 mm/10 a);秋季降水量增幅明显(气候倾向率为94.61 mm/10 a),高于全喀斯特地区平均水平(72.70 mm/10 a)。而对于植被退化明显地区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综上,研究区植被生长是气温和降水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增温幅度有利于研究区植被生长,且春夏季降水减少、秋季降水增多的气候变化趋势更利于植被生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对于喀斯特石漠化区而言,由于石漠化程度不同,灌草、灌木、乔木且所占比例差异使得植被覆盖度差异较大。对于中、重度石漠化区,植被稀疏,保水保墒能力较差,而研究区春夏季降水主要为大雨、暴雨[22],过于集中的降水并不利于植被生长甚至会加重水土流失。研究区秋季干旱频率高[23],秋季降水量的增多可以降低干旱对植被的影响,有利于植被生长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