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颈内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并发症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

《表3 颈内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并发症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种路径植入静脉输液港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颈内静脉组在气胸[4-5,19,21,26,31]、导管异位[4-5,14,17-18,21,23,26-28,31-32]、血肿[17-18,23,26,31]、导管断裂[5,14,16-18,21,26,30-31]、导管堵塞[16,19,23,28,30,32]发生率上均低于锁骨下静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感染[4-5,14,16-21,23,26-31]、血栓[4-5,14,18-21,26,28-32]、基座外露[4-5,29-30]、基座渗液[4-5,27]、基座翻转[4,14,16]、导管脱落[4,16-17,32]、动脉损伤[4-5,19,26,31-32]发生率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导管异位、感染及血栓发生率差异分析中纳入研究均>10篇,对导管异位发生率进行漏斗图分析,发现图形左右不对称,存在明显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剔除王黎明等[14]研究后,不存在异质性(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仍无统计学意义;对感染和血栓发生率进行漏斗图分析,发现图形左右基本对称,无明显发表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