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7-2018年的不同科室的标本阳性率分布[n(%)]》

《表2 2017-2018年的不同科室的标本阳性率分布[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随着医疗技术地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微生物检验技术逐渐向自动化、微量化及微机化靠拢,可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是临床各种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其目的在于明确微生物病原体类型、感染类型及感染发生的原因,以便于临床开展规范性合理治疗,因此应用合理的临床标本检验细菌学程序十分重要[3];与此同时,还能通过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密切监测给予客观指导[4];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我国微生物标本检验缺乏一定规范性,导致各种微生物检验标本假阴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即在该次研究结果中可看出2017年血液标本阳性率仅为8.45%、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仅为21.54%、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仅为23.08%;而导致该阳性率不高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缺乏规范性检验操作步骤,尚未严格按照采集标本流程进行,导致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可对检验准确率造成不利影响[5];(2)标本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厌氧菌需在运输过程中需避免与空气接触,否则会导致该病原菌过度生长,从而降低阳性检出率[6];于表2中可看出2017骨科标本阳性率仅为10.00%、外科标本阳性率仅为14.42%、内科标本阳性率仅为16.92%、产科标本阳性率仅为12.12%,导致标本阳性率下降原因在于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保存及标本检验操作不规范等方面;而2018年经加强管理后阳性率得到持续上升;由此证明责任制监管的开展有利于确保临床样本质量;通过对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确保检测准确率的作用,且在临床工作中以生态学及生理学的生化反应作为依据;除此之外,加强工作人员每个操作步骤的规范管理,以便于对实验结果做出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