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青藏高原夏季AHS和南海夏季风指数的相关性》

《表1 青藏高原夏季AHS和南海夏季风指数的相关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研究述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表示0.05显著性水平,*表示0.01显著性水平。

众多学者就高原热源对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2,24-25]。吴国雄等[26]提出了热力适应理论,并用来解释夏季高原的加热作用所强迫的大气环流变化特点。刘新等[18]研究认为,5月中旬前高原非绝热加热的变化增大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给亚洲夏季风建立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场,Duan等[20]则认为,春季高原感热和辐射作用的显著减小会削弱亚洲夏季风环流,同时使夏季风的爆发时间推迟。Duan等[27]认为,高原热力作用进一步加强东亚夏季风。图5显示,大多数年份中高原夏季大气热源强时,南海夏季风偏弱。从表1也可看出两者的负相关关系。假设用夏季南海和高原陆地上的热源差值来衡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并分析其年代际演变规律(图6),可知夏季南海-青藏高原热力性质差异呈波动状态,4种再分析资料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1998、2004、2008年和2015年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偏弱,说明这4年南海夏季风可能偏弱。从线性趋势来看,南海-青藏高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年代际减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