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长三角城市群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数量及速度》

《表2 长三角城市群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数量及速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三角城市群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关联特征及其利用效益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研究区范围大小,将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新增区处理为10 km×10 km的数据进行制图(图2)。总体来看,长三角核心区(上海、浙北地区和苏南地区)是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重心,1990—2015年,杭州、宁波、南京、苏州、合肥和上海等区域核心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高速扩张,其数量扩张比例在30%以上。嘉兴、镇江、安庆以及马鞍山等周边城市用地快速增加,其数量扩张比例在10%左右。这些城市位于区域核心城市周边,大力承接来自上海、杭州、南京、苏锡常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加快,致使城市用地扩张加快。同时,江苏盐城、安徽滁州以及浙江绍兴等地出现城市用地部分减少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转型导致部分独立工矿用地被复垦。农村建设用地的增长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核心区,其中环杭州湾沿岸、苏锡常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快速扩张,其数量增加比例在20%以上。这些地区由于外来人口聚集、城市经济发展外溢效应导致周边农村居民点功能转型[24],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迅速增加。同时,安徽省、江苏北部以及浙江内陆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也呈现少量增加趋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但由于农村居民点缺乏有效退出路径,农村居民点增加大多由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造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长三角城市群边缘地区存在较多农村居民点减少现象。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流出较大,闲置农村居民点逐渐被复垦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