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8—2017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及数量》

《表1 2008—2017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及数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医院感染主要致病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未进行统计

本研究同时对10年内检出排名前几位的主要致病革兰阴性杆菌和其数量(见表1)进行了分析。虽然各年度分离获取的致病菌数量不尽相同,但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数量和阳性构成比均排在第1位,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16年达到最高点,检出数量为1 072株,构成比为34.9%(1 072/3 071);铜绿假单胞菌在2014年以前均保持较稳定的阳性构成比(16.7±1.3)%,而2014年后稳步降低,2017年的阳性构成比仅为10.3%(375/3 627);增长最为迅速的致病革兰阴性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从之前平稳的(14.3±1.2)%猛增至2017年的23.4%(850/3 627);而鲍曼不动杆菌的构成比自2008—2012年激增之后已经得到了相对较好的控制,但2017年略有升高;其他致病革兰阴性杆菌的阳性构成比相对较低,近年来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