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粤中地区18座客家民居角楼及望楼情况一览表》

《表3 粤中地区18座客家民居角楼及望楼情况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系文化交汇地区的民居建筑适应性初探——以粤中客家民居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望楼也是粤中地区客家民居的一个重要特色(图10)。随着围龙从圆向方的变异,原围龙中央龙厅的位置之上加建望楼。望楼多为二进形制,高三或四层,墙体一般向外突出,多用于配合后部角楼,消除防卫死角。上述调研的23座客家民居当中除了少部分体量较小的堂横屋外,有18座是带有角楼的,而这当中亦有部分设有望楼。如表3所示,望楼的设立与时间上并没有很大关联,越大型的客家建筑群其对于防御性的要求越高,更有可能设立望楼与角楼配合防卫,如鹤湖新居和大万世居。同时笔者实际调研发现,如碧滟楼、叶亚来故居和瑞狮围这几座客家民居均选址于山坡之前,有了山地的枕靠和围合,对望楼的需求自然降低。而在龙岗、铁门扇村的平原地区,大多会设立望楼以加强整座建筑的围合性和防御性(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