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乌夏地区中上二叠统碎屑岩压实与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

《表1 乌夏地区中上二叠统碎屑岩压实与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上二叠统碎屑岩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演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均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还原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可以实现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上二叠统碎屑岩储层孔隙成岩演化过程的恢复[28-29]。研究区分选系数为1.39~2.76,平均值为1.83,分选较差—差,依据谭开俊等[30]和王琪等[31]的方法,计算出研究区原始孔隙度为32.34%。压实作用是碎屑岩早期埋藏成岩阶段的最主要成岩作用,根据呼延钰莹等[32]的方法,计算得出研究区碎屑岩储层压实后剩余粒间孔为7.26%~8.07%,压实率平均值为75%~78%,压实作用较强—强,压实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为24%~25%。夏子街组相对于下乌尔禾组压实作用更强(表1)。胶结作用通过充填储层碎屑岩粒间孔隙,使原始孔隙度进一步减小,通过计算,研究区碎屑岩储层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平均约为6.14%,胶结率平均为19%(表1)。下乌尔禾组胶结作用造成的原始孔隙度损失主要为10%~40%,而夏子街组胶结作用造成的原始孔隙度损失主要为5%~30%;夏子街组相对于下乌尔禾组,胶结作用较弱(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