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三北宋禁軍兵力分布簡表(仁宗朝)》

《表三北宋禁軍兵力分布簡表(仁宗朝)》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北宋禁軍兵力分布研究——以仁宗朝爲中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備注:單位爲指揮。

那麽,陝西地區的情况又如何呢?根據與座良一的研究,他認爲:涇原路,原州、德順軍、鎮戎軍是前綫地帶;環慶路,慶州是防衛據點,而慶州與環州是前綫地帶;秦鳳路,秦州既是防衛據點,也是前綫地帶;鄜延路,延州是防衛據點,延州和保安軍是前綫地帶(52)。然依據附表,陝西五路駐扎禁軍之最分别爲:永興軍路京兆府23指揮,鄜延路延州23指揮,環慶路邠州15指揮,秦鳳路秦州36指揮,涇原路原州22指揮。這與與座良一的分析有些出入,與座良一論述的是神宗時期的情形,並且是以蕃兵爲着眼點來加以考察的,本文論述的中心是仁宗時期之情况,考察的對象則是禁軍,故結論有所不同,理所當然。此外,作爲帥司路環慶路治所的慶州和涇原路治所的渭州分别駐扎禁軍12指揮和21指揮,數量規模相當可觀,亦是布防重地。簡而言之,仁宗時期,陝西地區的布防重地爲:永興軍路京兆府(今陝西西安市)、鄜延路延州(今陝西延安市)、環慶路邠州(今陝西彬縣)和慶州(今甘肅慶陽縣)、秦鳳路秦州(今甘肅天水市)、涇原路原州(今甘肅鎮原縣)和渭州(今甘肅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