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改良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

《表2 改良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节水抗旱稻恢复系的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与对照旱恢3号在0.05水平显著差异;**表示与对照旱恢3号在0.01水平极显著差异。

2018年夏,在正常田间条件下,对旱恢3号及其改良系田间农艺性状调查(表2)表明,除18R1和18R3,其他所有改良系的穗长显著或极显著长于对照旱恢3号;所有改良系的每穗总粒数极显著少于对照旱恢3号;18R5的结实率显著低于对照旱恢3号,18R7、18R8、18R9、18R10和18R11的结实率极显著低于对照旱恢3号;18R1、18R5和18R10的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旱恢3号,18R3、18R6和18R11的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旱恢3号。11个改良系的其他性状与旱恢3号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导入抗褐飞虱基因后除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单株产量有改变外,对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