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

《表1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在宰后牛肉成熟中的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热休克蛋白是指生物体遭受外界高于其正常生长温度或剧烈震动时,新合成或过表达的一类保护机体自身的蛋白质,又称为胁迫蛋白。最早由遗传学家Ritossa[10]在1962年研究果蝇唾液腺时发现。根据单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和同源程度不同,可将热休克蛋白分为sHSPs,HSP 60,HSP 70,HSP 90及HSP110五大家族[11]。s HSPs是热休克蛋白的亚单位之一,相对分子质量在12 000~43 000之间,和其他热休克蛋白相比,该类蛋白不需要ATP即能发挥作用。目前已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11种s HSPs,且在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表1)[4]。Taylor等[12]依据其在组织中的表达把sHSPs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所有组织中均表达;另一类是只在特定组织中表达。sHSPs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蛋白,结构上高度保守,在氨基酸序列C末端具有一段由80~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特定区域,因与αβ-晶体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所以也称为αβ-晶体蛋白区域[13]。除了一个灵活的C端,sHSPs还有一个连接着一个保守序列区域WDPF的N端[14]。sHSPs在体内以高度有序的寡聚体形式存在,其寡聚体的结构和组成均取决于每个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单体的a-晶体结构以及C端和N端的长度和结构。受到应激反应时,s HSPs会发生解离或聚合,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2×105~8×105的低聚体复合物,从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