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双管并联物模驱油实验结果》

《表2 双管并联物模驱油实验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嵌段聚醚类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储层适应性及驱油效率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双管并联物模驱油实验结果见表2和图2。由表2和图2可知: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小于1.5时,为无水采油阶段,注入端与出口端压差和综合驱油效率迅速增加。当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大于1.5后,综合含水率迅速上升,压差持续增长,综合驱油效率逐步趋于平缓,一次水驱最终驱油效率为6.40%~25.31%;一次水驱最终驱油效率随渗透率级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高渗岩心驱油效率均高于低渗岩心。这是由于水驱过程中,注入水更容易进入渗流阻力较小的高渗岩心,当高渗岩心见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后,低渗岩心内仍有较多未动用原油,造成流动阻力差异进一步加大,使得低渗岩心驱油效率较低。注入体积倍数约为3.5时,转注嵌段聚醚类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各岩心组含水率开始下降,压差继续上升并达到峰值,综合驱油效率提高幅度变大。注入调剖剂之后,由于高渗岩心渗流阻力小,大部分调剖剂进入高渗岩心并对其进行封堵,后续驱替液更多流向低渗岩心,且高渗岩心由于大孔道被堵塞,小孔道内的原油也将得到动用,而驱油剂注入也进一步提高了洗油效率,综合含水率大幅下降,综合驱油效率提高[19]。随着后续水驱的进行,含水率逐渐升高至98.00%,压差趋于稳定,且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而增大,综合驱油效率趋于平缓,最终为15.00%~40.61%,提高了8.60~17.80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随渗透率级差先增大后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