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温度下超临界蒸汽对稠油热裂解的影响》

《表2 不同温度下超临界蒸汽对稠油热裂解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超临界蒸汽作用下特稠油的水热裂解特性实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研究单纯超临界蒸汽对特稠油热裂解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种温度条件下的实验,包括:310(10 MPa,饱和状态)、390(25 MPa,超临界状态)、410(25 MPa,超临界状态)、430℃(25 MPa,超临界状态),为了对比,将原始油样作为对比基准,研究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湿蒸汽蒸馏作用后原油未发生热裂解反应,而经超临界蒸汽作用后,原油油样发生了明显的热裂解效应,生成了大量的气相组分,还伴随生成了新组分———焦炭,其含量均超过了23%;焦炭属于固相微粒,对原油物性影响较大,过多的焦炭沉积势必影响多孔介质的孔喉结构,对流体的渗流产生不利影响。由表2中的四组分含量分析可知:该油样经310℃湿蒸汽蒸馏作用后,沥青质含量由6.32%增至15.84%,环烷烃含量由30.44%降至23.73%,饱和烃与胶质含量变化不大,说明经湿饱和蒸汽作用后特稠油中的轻质组分被蒸馏出来,未发生水热裂解效应;该油样经超临界蒸汽热裂解作用一定时间后,原油中的沥青质含量均变为0,饱和烃的含量均超过了70.00%,环烷烃与胶质含量也明显降低,说明原油物性得到了改善,轻质组分的增加来源于沥青质与胶质的热裂解。由表2可知:原始油样经湿蒸汽蒸馏效应后,因轻质组分的挥发使得原油黏度呈小幅度增加,而经超临界蒸汽热裂解后,原油黏度仅约为原始值的30%(50℃时);随超临界蒸汽温度的升高裂解后原油黏度降低,当实验温度超过410℃后,热裂解后原油的黏度基本不再变化(50℃时)。因此,400℃以上即可满足超临界蒸汽对特稠油的热裂解,且使得焦炭转换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