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5—2015年中国矿业碳排放量》

《表1 2005—2015年中国矿业碳排放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省域矿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研究——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位:万吨)

如表1所示,受矿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各地区矿业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整体来看,矿业碳排放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的河北、山东以及中部的河南3个省份,同时,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布局以及矿业相关行业分布的不断调整,中部的安徽以及西部的四川和陕西也逐渐演变成为矿业碳排放的热点区域。从空间具体来看,东部地区除矿业碳排放热点区域河北和山东外,其他地区的矿业碳排放水平普遍处于中低级或最低级水平,但北京、上海和浙江除外,其他地区的矿业碳排放总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中部6省矿业碳排放的空间差异性较为明显,其中,河南和安徽矿业碳排放处于最高级水平,是我国碳排放的热点区域,与之相反,湖北省矿业的碳排放总量长期处于最低级水平,而山西、江西和湖南三省的矿业碳排放总量均从中低级/最低级向中级/中低级转变,矿业碳排放总量明显增加;西部地区除广西、西藏、甘肃长期处于最低级水平外,四川和陕西逐渐上升成为碳排放热点区域,其他地区的矿业碳排放总量同样由2005年的中低级/低级水平普遍向更高级别转变,反映出随着各地区矿业经济的发展,相应的碳排放总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之势;东北地区的辽宁和吉林2省矿业碳排放量呈现出相同的变动趋势,2005—2010年期间,矿业碳排放量明显增加,由最低级/中低级向中级水平转变,但根据2015年2省矿业碳排放数据,2省矿业的碳排放水平又降回最低级/中低级水平,矿业碳排放总量呈现一定程度降低,反映出“十二五”规划期间区域内矿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与之相反,黑龙江矿业的碳排放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整体碳排放水平由中低级向中级转变,反映出黑龙江矿业发展过程中,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上升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