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插值结果的精度统计检验》

《表3 插值结果的精度统计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东北旱作区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0.01、0.05水平(双侧)相关;样本数为131,下同。

基于最优半变异函数模型及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东北旱作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克里金插值。独立验证结果表明(表3),SOC、TN、TP含量和C/N、C/P、N/P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呈显著相关(P<0.05),且平均误差(ME)趋近于0,均方根误差(RMSE)较小。可见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的空间插值结果相对可靠。从图3可知,东北旱作区土壤SOC、TN、TP含量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空间变化具有一致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南麓、东北平原北部及三江平原地区,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和辽宁省旱作区的西部平原区。研究区土壤C/N、C/P呈现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呈斑块状散布于东北平原北部及三江平原南部,低值区在吉林省和辽宁省旱作区连片分布;而土壤N/P的高值区在东北旱作区西北部大面积分布,低值区则呈斑块状零散分布于黑龙江省旱作区东部和吉林省、辽宁省旱作区的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