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CCL语料库不同句法性质的“反正”用频统计表》

《表1 CCL语料库不同句法性质的“反正”用频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反正”的篇章衔接功能及其教学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刘善涛、李敏认为:“在对‘反正1’所形成的语义场景进行压模的过程中,将特定的注意力辖域集中在对事件、事物的反面情况到正面情况的变化过程的选择中,从而凸显了变化的过程和结果,最终成为了动宾式合成词,但是,当用来凸显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时,它就虚化为比较抽象的体词性并列短语(即反正2)。”[2](P44)简而言之,刘善涛等认为,“反正”由动宾短语演化为名词性短语,是同一语义场景中,由于凸显辖域的不同而形成的认知结果,“反正1”凸显由反到正的过程,而“反正2”凸显参与变化的两个相反的方面。“反正2”在主观化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了“反正3”。张浩也有类似的观点,略有不同在于,张浩认为副词“反正3”直接由“反正2”演化而来,与“反正1”是分别演化的平行关系(1)。我们统计了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得到如下统计结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