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介质土组分构成: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土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表2 介质土组分构成: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土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土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介质土组分构成是决定介质土理化性质的先决条件,为此统计了国内外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土组分构成情况,见表2。可知,由于各个地区土壤类型以及规范出台时间不同,所推荐的介质土粒度组成也有所差异,总体来说,砂等无机组分所占比例最大,黏土等细颗粒有机组分所占比例最小,采用较高比例的砂组分满足渗透需求的同时,掺入少量的黏土和粉土优化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性能。国内的海绵城市技术导则大都参考了国外规范和运行经验,高砂含量(35%~88%)、低有机质含量(15%以下)的特点较明显,同时在研究中也发现,介质土高砂低有机质的构成特点有利于径流蓄排和水质净化,这可能是由于高比例砂保证了介质土适当的渗透性及过滤性,少量有机质既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缓冲p H值,又可防止有机质和营养性污染物的淋沥释放,保证了污染物吸附净化能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