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近3年来教育学和社会学领域中被CNKI收录的有关质性研究的期刊文章》

《表1 近3年来教育学和社会学领域中被CNKI收录的有关质性研究的期刊文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再论质性研究中研究者“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问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中,质性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见表1)。特别是对于研究者如何处理其在研究中的身份这一问题,学者们时常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有学者认为质性研究中研究者就应以“局内人”身份开展研究,他们认为:必须先成为这样一个人,才能理解这个人;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即使对于质性研究而言,研究者也应时刻保持“局外人”的身份,他们认为:“要理解恺撒,你就决不能成为恺撒”[1]。诚然,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也的确需要研究者打破二者之间的边界,不断地切换身份角色,切换立场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旨在从方法论视角进一步探究质性研究的困境,以及研究者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超越二元论的掣肘,融合“局内人”、“局外人”身份于一身,更好地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