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各样品在第一次、第三次扫描CV曲线峰电位比较Table 3 The first and third scanning CV curve peak potential of different

《表3 各样品在第一次、第三次扫描CV曲线峰电位比较Table 3 The first and third scanning CV curve peak potential of different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无钴镍基正极材料LiNi_(0.7)Mn_(0.3)O_2氟掺杂改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3是不同F掺杂量样品的循环伏安曲线。各样品在3.7~3.9V附近都有一对相似的氧化还原峰,对应的是充放电中Ni 2+Ni 3+/Ni 3+Ni 4+过程,而在4.2~4.3V附近的较小的峰位对应的是菱面体相H2H3转变[15]。各掺F样品的2、3次扫描曲线重合度更高,说明具有更好的可逆性。表3对比了掺杂前后各样品的1、3次扫描曲线的电位变化。从表3可以发现,F掺入之后,电位差减小,且掺量越大电位差越小,说明掺F可以减小电极氧化还原电位差,提高电极的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