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样品菲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主要参数》

《表2 样品菲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主要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相高过成熟页岩芳烃特征及页岩气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MPR-1=1-MP/P;MPR-2=2-MP/P;MPI-1=1.5×(3-MP+2-MP)/(P+1-MP+9-MP);DMP=[(3,5+2,6)-DMP+2,7-DMP]/[(2,10+1,3+3,10+3,9)-DMP+(1,6+2,9+2,5)];F1=(3-MP+2-MP)/(3-MP+2-MP+9-MP+1-MP);MDR=4-DBT/1-DBT;Rc1=-0.6×MPI-1+2.3;Rc2=-0.266 3×ln(MDR)+0.903 4.

本文样品均为过成熟阶段样品,甲基菲(MP)分布特征与Radke et al.(1982)和Radke(1988)所研究样品存在较大差异,Radke et al.(1982)据甲基菲指数所建立的成熟度公式主要基于从白垩纪到石炭系地层菲系列化合物参数的规律性变化,并在之后(Radke,1988)的研究中注意到了有机质类型的影响,Boreham et al.(1988)对Radke的公式进行了修正,使得甲基菲指数计算成熟度扩展到3%附近,Wakeham et al.(1980)的研究认识到菲系列化合物与生物前驱物有一定关系.本文样品除石炭系所取剖面上部2个样品的有机质类型接近II型有机质外(王保忠等,2018),其余均为发育于前泥盆纪的I型有机质.由于样品地质背景的差异,因而直接借用Radke et al.(1982)的成熟度计算公式是不恰当的,如杨平等(2012)利用甲基菲指数计算湘西雪峰山地区陡山沱组页岩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处于2%附近,而该区二叠系地层已经处于生干气阶段,这与地质背景是不吻合的.本文通过拉曼计算该区域代表样品XZD1-Z2dy-1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为3.97%.国内学者曾根据不同盆地样品的菲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成熟度计算公式(包建平等,1992),并注意到甲基菲参数中F1比MPI-1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并用二甲基菲构建了另一与F1类似的参数F2.本文样品菲系列化合物的各项主要参数关系如图4,其甲基菲参数F1与甲基菲比值MPR-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成熟度较高样品具有相对较低的F1与MPR-1值(图4a);但鹿寨剖面系列样品中,从顶部样品LZ-C1lz-4至底部样品LZ-C1lz-1的F1值依次增加(表2),而逐渐远离黄陵隆起的寒武系样品YD5-∈1sh-1、YD4-∈1n-1、XZD1-∈1n-1的F1值则依次减小,这种随成熟度增加截然相反的演化路径暗示了甲基菲化合物在F1=0.74(Ro=3%附近)附近因脱甲基作用超过异构作用而发生了反转(图4d).甲基菲参数MPR-2在过成熟阶段没有表现明显的规律性(图4b),石炭系页岩的二甲基菲参数DMP值处于明显的低值区,这可能主要受有机质类型的控制.甲基菲比值MPR-1与F1在有机质成熟度大于3%至球粒化石墨阶段的良好线性关系及随有机质成熟度增加的规律变化显示其作为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的前景,但需结合地质背景判断其大致演化区间.